陳宅檑馬歷史悠久
走進新德堂,,只見眼前一溜擺放的3匹大馬和6匹小馬已經(jīng)準備停當。當頭的2匹大馬,,一紅一白,,制作之精美、色彩之繽紛令人驚嘆,。馬和騎馬人物周身附以各式龍鳳貼花,,雕刻繁復,栩栩如生,。
陳宅村的檑馬由來已久,,早在清乾隆年間,為紀念祖先在陳宅建基發(fā)族的功績,,用紙,、竹、木為材料制成神像和白馬,,在春節(jié)時進行踩街和供奉,,祈禱農(nóng)業(yè)豐收、人畜平安,。
后來隨著農(nóng)事興盛,,由單純的祭祖儀式拓展開,將歷代的民族英雄,、愛國將領及小說中的傳奇人物一一塑像,,坐于檑馬之上,,踩街巡游,蔚為大觀,。騎乘人物無不按照出典之描述,再配以鼓樂,、旗,、鑼、傘,、銃和全副鸞駕,、花妗、宮燈,,以帥字旗為前導,,隊伍浩浩蕩蕩,成為當?shù)丶爸苓厬c元宵活動最傳統(tǒng)與經(jīng)典的一出,。
每年的正月十三,,為活動起燈夜,在這天晚上起開始集中表演,,連續(xù)三天三夜,,到十六晚上將檑馬火化,謂之升天,。
一度失傳后煥發(fā)新生
曾經(jīng),,陳宅村的此項祭祖及慶祝儀式年年舉行,直到1946年中止,。此后的50多年,,原先會制作檑馬的匠人一個個作古,制作工藝也幾近失傳,。
直到1998年,,陳宅村出現(xiàn)了一匹竹扎紙作的馬兒玩具,約摸四五十厘米高度,,制作精巧,,惟妙惟肖。這只小馬兒的出現(xiàn),,一下子點燃了埋藏于陳宅人心中那個久遠的夢,。而這只小馬,就是當年70歲的退休教師蔡正梅老師為了哄小孩制作的,。
后來,,在陳宅村兩委會及村老年協(xié)會、老年體協(xié)的牽頭下,,發(fā)動本村藝人陳堂根,、陳初發(fā),、金濟南、楊康等,,由蔡正梅老師帶頭拉起了制作檑馬的隊伍,。他們憑著孩提時的回憶,從最初抱著試試看心態(tài)制作的10只檑馬,,到為春節(jié)期間進行踩街表演的16只檑馬,,在摸索中前進,受到群眾的喜愛,。1999年,,檑馬擴大到30只,并增加了旗,、鑼,、傘、銃,、宮燈等附屬陪襯,,組成一支200余人的龐大表演隊伍。
自此,,曾經(jīng)一度失傳的陳宅村檑馬表演重又煥發(fā)新生,,成為地方一絕,享譽諸暨紹興,。陳宅檑馬多次參加諸暨市的元宵踩街活動,,多次斬獲民間藝術(shù)表演金獎。
檑馬表演的生命活力
檑馬表演究竟有何意頭,,其出彩之處何在,?在翹首期盼的苦苦守望之后,遠遠的,,它來了,,還看不清影像,可鑼鼓之聲已漸次分明,,只見那大鑼開道,,帥旗當頭,數(shù)十面彩旗迎風烈烈,,十幾只銅銃朝天鳴響,,鑼鼓喧天,緊接著檑馬排列成長隊形,,浩浩蕩蕩,,如同御駕出征般威風凜凜。
踩街的隊列,一遇有空曠場地即乘興來一出花樣盤旋,,有穿梅花,、連九環(huán)、云行流水,、龍盤玉柱等多種形制,,根據(jù)馬的快慢徐疾而回旋騰轉(zhuǎn),再配以相應鼓樂伴奏,。當檑馬奔騰急轉(zhuǎn)時,,鑼鼓震天,神像顫動,,背旗颯颯,飄帶飛舞,,馬鈴叮當,,隊列交織穿梭,相互照映,,氣勢磅礴,。參與表演的數(shù)百精壯男女,一身戎裝,,一個個英姿勃發(fā),,威儀中透出不絕的生命活力。
據(jù)悉,,今年春節(jié)期間,,陳宅村文化禮堂將以檑馬表演為主打活動,迎接新年的到來,,共祈這太平盛世之福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