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指出:“凡服湯藥,,雖品物專精,,修治如法,而煎藥者魯莽造次,,水火不良,火候失度,,則藥亦無功”,,這說明中藥煎煮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藥物治病的療效?;颊吣玫街兴幒笤撊绾握_煎藥,?
煎藥器具首選以砂鍋為好,因為砂鍋的材質穩(wěn)定不會與藥物成分發(fā)生化學反應,。此外,,也可選用搪瓷鍋,不銹鋼鍋和玻璃煎器,。但是鐵鍋,、銅鍋因為化學性質不穩(wěn)定,會與中藥發(fā)生反應,,不宜使用,。
藥物在煎煮前要浸泡,這是因為來源于植物類的中藥多是干燥品,,通過加水浸泡可使藥材變軟,,組織細胞膨脹后恢復其天然狀態(tài),煎藥時易于有效成分浸出,。一般以花,、葉、莖類為主的藥物,,浸泡時間為0.5至1小時,;以根、種子,、根莖,、果實類為主的藥物浸泡時間為1至2小時。
中醫(yī)師表示,,中藥多次煎煮比一次長時間煎煮的效果好,。實踐證明,湯劑煎煮兩次能夠煎出所含成分的80%左右,,所以煎藥次數(shù)以兩次為宜,。
煎藥的加水量因中藥材的質地不同,需要的量也不同,。煎煮花,、葉、全草類藥物,,加水量就要多一些,。煎煮礦物類,、貝殼類藥物,加水量就少一些,。按照傳統(tǒng)的加水方法,,是將藥物放入鍋內,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過藥物表面3至5厘米,,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過藥物表面3厘米為準,。
煎藥溫度的高低,中醫(yī)稱之為“火候”一般習慣上稱為“文火”或“武火”,。所謂文火,,就是弱火,溫度上升緩慢,,水份蒸發(fā)較慢,。所謂武火,就是強火,,溫度上升快,,水份蒸發(fā)也快。如煎藥時火候過強,,水份蒸發(fā)快,,會影響有效成分的浸出,也容易糊鍋,。反之,,火候弱,煎煮的藥效果就差,。一般是在未沸騰前用武火,,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,保持在微沸狀態(tài),,可減慢水份的蒸發(fā),,這樣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。
煎煮時間主要根據(jù)藥物和疾病的性質,,以及藥物的情況而定,。一般對第一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20至30分鐘,第二煎30至40分鐘,。治療感冒類藥物,,第一煎10至15分鐘,第二煎15至20分鐘,。滋補類藥物,,第一煎30至40分鐘,第二煎40至50分鐘,。
煎煮完成后,,成人取一劑藥經兩次煎煮合并后的藥液量400至600毫升,,每日分兩次服用。兒童取200至300毫升,,每日分2到3次服用。
邊文多 整理